中国的香文化,肇始于远古,萌发于先秦,初成于秦汉,成长于六朝,完备于隋唐,鼎盛于宋元,广行于明清。
香烟始升:萌发于先秦
传统文化的许多部类都可溯至先秦,香的历史则更为久远,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以至遥远的先夏时期,新石器时代晚期。距今6000多年之前,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。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已有了“祡(柴)”字,指“手持燃木的祭礼”,堪为祭祀用香的形象注释。而中国的香还有一条并行的线索——生活用香,其历史也可溯及上古以至远古时期。早在四五千年之前,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已出现了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陶薰炉。
到春秋战国时,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燃香蒿、燔烧柴木、烧燎祭品及供香酒、供谷物等祭法。在生活用香方面,品类丰富的芳香植物已用于香身、薰香、辟秽、祛虫、医疗养生等许多领域,并有熏烧、佩带、熏浴、饮服等多种用法。佩戴香囊、插戴香草、沐浴香汤等做法已非常普遍,薰香风气(生活用香)也在一定范围内流行开来,并出现了制作精良的薰炉。此外,以先秦儒家“养性”论为代表的“香气养性”的观念已初步形成,为后世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,也为西汉生活用香的跃进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。
博山炉暖:初成于秦汉
香文化的发展史上有两个高峰格外引人注目:一是1000年前的宋代,堪称香的鼎盛时期;再就是2000年前的汉代,中国的香文化初具规模。
西汉初期,在汉武帝之前,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广泛流行起来,而且有了专门用于熏香的熏炉,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陶制的熏炉和香茅出土。熏香在南方两广地区尤为盛行。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,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“初元四年”字样的陶炉。
香文化在汉代的快速发展,汉武帝有很大贡献。他在位期间大规模开边,遣使通西域,统南越,开海路,使战国时期初步形成的丝绸之路真正畅通起来,在促进东西方交流的同时也便利了南部湿热地区及海外香料的传入。汉武帝本人也很喜欢薰香,更是大大带动了汉代的用香风气。相传,“博山炉”(模拟仙境博山)就是汉武帝遣人制作的一种香炉。
香光庄严:成长于六朝
魏晋南北朝的近四百年,政局纷乱动荡,而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领域却异常活跃,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,也是香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。
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汉代就已非常兴盛的道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仍然很大,而从汉代开始传入中国的佛学也迅速传播开来,无论道家还是佛家都提倡用香;而盛行玄学风潮(道家与儒家的融合)的魏晋文人对香更是尤为青睐;再有魏文帝、晋武帝、南唐后主李煜等爱香的帝王的带动,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香文化虽经连番战乱,却仍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。
这一时期,人们对各种香料的作用和特点有了较深的研究,并广泛利用多种香料的配伍调合制造出特有的香气,出现了“香方”的概念。配方的种类丰富,并且出现了许多专用于治病的药香,香疗法应用渐成风气。人们视香疗法为豪华的享受,香药也因此而十分贵重。
盛世流芳:完备于隋唐
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,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,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,从而形成了一个成熟、完备的香文化体系。
佛教在唐代的兴盛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。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,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。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,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;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浴佛法会上,要以上等香汤浴佛;在佛殿、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水。唐代皇帝大多信佛,皇室参加佛事活动甚为频繁,其用香量之大就更是可想而知了。
大唐的盛世,使中国的香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,为其在宋元明清的兴盛奠定了一个极为良好的基础。可以说,正是由于唐代的发展,使得后来香文化的普及成为一件自然的,也是十分必然的事。
巷陌飘香:鼎盛于宋元
及至宋代,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,宋代之后,不仅佛家、道家、儒家都提倡用香,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。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,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也要焚香助兴,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;不仅有熏烧的香,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,制作点心、茶汤、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;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,人们不仅可以买香,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;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,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;文人雅士不仅用香,还亲手制香,并呼朋唤友,鉴赏品评…… 香文化也从皇宫内院、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,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并且出现了《洪氏香谱》等一批关于香的专著,步入了中国香文化的鼎盛时期。
对宋元时期文人来说,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,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。而且从苏轼、曾巩、黄庭坚、陈去非、邵康节、朱熹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,香不仅渗入了文人的生活,而且已有相当高的品位。即使在日常生活中,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,而已成为怡情的,审美的,启迪性灵的妙物。宋代香文化的兴盛,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提倡。
香满红楼:广行于明清
宋元香文化的繁荣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全面保持并有稳步发展。社会的用香风气更加浓厚,香品成型技术有较大发展,香具的品种更为丰富。
到明朝时,线香开始广泛使用,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。线香即常见的直线形的薰香,还可细分为竖直燃烧的“立香”,横倒燃烧的“卧香”,带竹木芯的“竹签香”等等。
《本草纲目》不仅论述了香的使用,而且记载了许多制香方法,如书中所记:使用白芷、甘松、独活、丁香、藿香、角茴香、大黄、黄芩、柏木等为香末,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,可以做香“成条如线”。这一制香方法的记载还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线香的文字记录。
在元明清时期,开始流行香炉、香盒、香瓶、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。“炉瓶三事”即指香炉、箸瓶及香盒三种器具,是焚香的必备之物。焚香时,中间放置香炉,香炉两边各置箸瓶、香盒。香炉为焚香之器,所焚之香,并不是今天这样的成束的线香,而是香面或香条。故焚烧时必须要用铜箸与铜铲,箸瓶就是用来盛放箸铲的,香盒即是用作贮藏香面或香条的。
到明朝宣德三年,因见郊坛太庙內廷所陈设之鼎彝式样鄙陋,宣宗皇帝曾亲自督办,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,利用真腊(今柬埔寨)进贡的几万斤黄铜,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,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,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“宣德炉”。
购买茶杯
¥68
电话订购:4008 299 228
客服在线:09:00-21:00
如需网上订购请使用电脑在百度搜索阿特斯艺术商城
或直接输入网址www.artsb2c.cn
进入商城后搜 茶杯 即可购买
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微信,请关注阿特斯艺术或分享至朋友圈;
关注方法:在订阅号中搜索“阿特斯艺术“或“arts-b2c”即可。
谢谢您的关注和推荐,也欢迎您留言给我们。
版权声明:以上部分内容和图片来自于互联网。如果您是相关文章的原创作者不同意我们分享您的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!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相应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