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意是想写中山路的,写秋后凉爽的中山路,写它那全国唯一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,它那惬意温柔的海风,它那成片的南洋骑楼建筑、流光溢彩的灯光夜景、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和回响在小巷街坊间的古老南音。
但是这些你们太过熟悉了,不是吗?
今天,我就另辟蹊径,写写中山路的菜市场——八市。
季羡林说,上海有看不够数不清的高楼大厦,跑不完走不尽的大街小巷,满目琳琅的玻璃橱窗,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。但是,他刚到上海的时候,最想看的,是早晨的菜市场。我完全可以理解这样的心情。如果去一个城市只能到一个地方,那么我会选择这座城市的菜市场,因为它是孕育城市最初的摇篮,一个城市的晨钟便也是从这里开始敲响。在菜市场里,我们可以瞧尽一座城市的百态人生,也能尝尽城中最齐全的各种新鲜香艳。
最有厦门味的菜市场,应当是八市,最适合逛八市的季节,应当是秋季。
天还未透亮,夏的炙热走得还未彻底,但空气里已闻得到一丝丝的凉意了。你像一个平常的妇女,穿着凉拖,背着熹光走近八市,走近真正的厦门。
这时蔬果正盛,海鲜肥美。菜市场里洋溢着的仿佛是古早的收获季节的气息。
八市其实是对第八菜市场的简称,它隐身于厦门传统的纵横交错的小巷里,从中山路走到底,便是鹭江道,沿着鹭江道走百来米,走到轮渡公交总站,你就可以看到拐弯处小巷里的八市。八卦埕、九条巷、十一间、河仔乾、打铁街,这些充满闽南味道的名字都是这附近的老巷子。
八市当然不如中山路步行街本身来得艳丽。旧式的街道连着三四层高的骑楼,外墙的色彩早已在风雨飘摇中褪去了颜色,露出古旧的色调,却让人感觉更真实。还未临近菜市场,就听得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、剁肉声、自行车铃声、阿公阿嬷用闽南语和小贩讨价还价声,听到这些声音,总会莫名地激动,你也开始慢慢活了起来。越是临近菜市场,生活的气氛就越是浓烈。熙熙攘攘的人群,摩肩擦背,来来往往,卖海鲜、蔬菜、水果、小百货和各色小吃的摊贩,满满当当地排列在狭窄的街面上和骑楼下,空气里混杂着些许腥臭味,这样的生活场景,令人沸腾,好似生活被掰开了一道口子,任你进出。即便你是未曾下厨的人,看了这些色彩鲜艳的果蔬、鲜活的海味,你也会忍不住随口问一句老板啊,这是什么啊?怎么卖?老板乐呵呵地说,“石斑啦,很鲜的,要不要来一条?”当你还在琢磨着这究竟是什么鱼时,也许旁边就有会有一个提着菜篮子的热心阿嬷告诉你,“这种鱼啊,回去清蒸最好喽,啊咯记得放两片姜丝啦!”
当然,八市里除了这些生鲜,更令人激动的莫过于潜伏在四周的美食了。这里路旁有赖厝埕扁食、张记鱼丸、红皮花生、古早味面包店、同安风味的香葱蒜茸枝,炸甜盒、发糕、红龟 、胡老三红豆馅饼,还卖厦门配稀饭的腌泥螺、煮咸蛋和蒸荷兰豆。所以啊,即便你不想买东西,你走出来的时候,也会提着满满的一手东西。
逛菜市场,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存在一些特别的人和事,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也不例外。你会神奇的发现,这个世界上最斤斤计较与最慷慨的,可能是一个买菜的大妈。她们看上去咋咋呼呼粗枝大叶,卖起菜来倒是毫不含糊,一斤茄子三块钱就是三块钱,两块八毛就是不卖,但是你买了,聊得痛快了,她就送你一条茄子。今天忘了带钱啦?刚才明明还死活不肯讨价还价,这儿却说,提回去吧,改天再来算。菜市场里,人与人的信任恐怕比国与国之间的承诺来得牢靠。
所以啊,在八市,在这些鱼肉蛋菜的丰盛与柴米油盐的琐碎中,你会感受到市井的幸福生活。菜市场琐碎嘈杂,脏乱不堪,却让人有活得踏实的感觉,它不加修饰的市井风情,它淋漓尽致的生活态度,它有血有肉的百态人情都让你觉得真真切切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的是最稀松平常的生活,这样的生活,无关成功失败,无关出头天敢拼命,只关于家,只关于妈妈,只关于你自己。
是的,世界那么大,但是我只想留在家里。早晨起早与母亲一同买菜,看着红色的塑料篮子里,一样一样添满了蔬菜海味鸡鸭鱼肉,每一样都是自己最爱吃的菜,有时还会买一只土肥鸡,看着它咯咯地叫,晚上炖鸡汤。在秋风里,满载着丰收的愉悦,与妈妈手挽手走回家去。
背后那些人影幢幢,车水马龙,那些湿润润的地,朗朗堂堂的热闹世界,与时光,就在此刻停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