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南人把妻子,叫做家后。在家里的后头,永远守护,那个人便是妻子,也是母亲,也是所有人的依靠。今天的糖,我想,说的就是家后的故事。
在龙应台的一本书中,讲过这样的故事:动荡的年代里,被掠至台湾的青年,日思夜想着跨过海峡,回到家乡,再见一眼家中的老母亲和瘦弱的妻子。于是他们在夜里套上轮胎做成的救生圈,想要游过这片海。这些青年,有的人被打死了,也有的人淹死了。
这样的故事,听了总会感怀。
白水的贡糖很有名,金门的贡糖的也很有名。
所以,我也想,是不是哪一个制糖的师傅,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被掠去台湾,从此与家人隔海相望。思乡阿母家后(妻子)时,便用花生白糖做底,拌着眼泪,和成糖浆,切块成糖,再用红纸裹住。投进海水,好似一纸红糖能漂洋过海,载去思念。白水的贡糖换了名,不换的是思念和乡情。
当然,这样的故事只是青年的臆想,但是白水贡糖里承载的情,我们倒是可以来好好说一说。
白水的贡糖,以前也不叫贡糖,只是数百年前曾做为一种贡品进贡朝廷,乾隆皇帝爱不释手、赞不绝口,便赐名贡糖。白水的贡糖,据说也有些讲究。上了年纪的制糖老师傅,要先把手工熬制的麦芽糖和上等的白糖烧成汤浆,和上碾好的花生仁,用劲道按压,切成条状,然后在切块,最后用竹叶纸包裹起来。
用竹叶红纸包裹,是因为白水贡糖还有一个最特别的地方——它是闽南传统的喜糖。
以前的闽南人,想法总是单纯可爱,小孩子的名字要越土越好,黑狗子啊、狗蛋啊、黑泥鳅啊,这样的囝仔才好养。大人的名字也是有意思,男的都叫建国、建党、团结、爱民,女的呢,名字也很多,她们叫做美丽、利群、阿水、香玉......但是,等她们结婚了以后,她们就只有一个名字了——家后。
以前的爱情,也是简简单单,两人经人介绍,初识钟情,终于白首,点头便是一世的允诺。
于是男孩子要带上裹着竹叶纸的贡糖,还有生辰八字,到女方家提亲。吃下这口糖,就够了一世的甜。两个人,一辈子,就这样定下来。女孩子嫁到家里,甘心他的家后。
那时的他们,不谈车子,也不在乎房子。只要有了家后,便有了家。从此以后,家后剪断长发,挽起袖子,开始操持家务、生儿育女。男人是一家之主,而她是一家之后,她对得起他带来的糖,总能把里里外外拾掇得干干净净,父母老小照顾得妥妥帖帖。她也不知道,用一世的青春换一个家,值不值,但,认定了的事就是一辈子。
是的,这个红纸裹糖的爱情里没有风花雪月、没有诗词歌赋,就是这样简简单单,粗枝大叶,柴米油盐,但,也就是这样的爱情,经得起平淡流年,守得住马乱兵荒,熬得过人生苦难。
这样的爱情,这大概是我见过的最平常的爱情,却也是最浪漫的、最荡气回肠的爱情。
当年你赠我红纸裹糖,我以一生为诺,两个人,从黑头走到白发,从地老走到天荒......
网上的一些老照片,是不是很动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