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厦门
我问过很多人,你们对于厦门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?
从曾厝垵里,或许我们可以瞥一眼,厦门的大概。
厦门很小,曾厝垵更小,但是,它包容了所有人。
它是厦门城市的发源地,也曾是当年的富人区。这里的人们,信奉很多东西,但最特别的是,他们信奉“圣妈”。“圣妈”的信仰来源于海边的“漂客之茔”。其实呀,最早的“圣妈”也只不过是很平凡的姑娘,她或许是家庭不幸,或许是守望、盼望梦中的下南洋的情郎,种种原因,所以她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。出海讨鱼的渔民看见了海面上漂浮的尸体,就将她拖了回来,安葬在曾厝垵。
也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,这些无家可归的外乡人和漂泊的浪子,就由闽南当地的好心人招魂、办理殇事。在招魂、超度的岁月里,这位姑娘,逐渐以“圣妈”的形象接受代代村民的祭祀。你看,在这里,这些社会善良、无助的人也可以作为至高无上的神,为这一方净土庇佑。这个有限空间的小渔村里有着无限的人文关怀,自由的信仰。在这里呀,人人安详平等,人人,都有无限的可能。
最早的小渔村,居住的是原始渔民,他们祖祖辈辈依海而生,他们勤劳而勇敢,通过自己的双手,把曾厝垵变成最初的,质朴的模样。尔后,随着厦门的发展,曾厝垵逐渐变成了城乡结合部,。曾经的小渔村也成为逐梦漂泊之人的最好的去处。他们之中有农民工,有学生,有画家,有歌手,有诗人。逼仄的小房子窗外就有最旷阔的世界,在这里,他们用很低廉的房租,就可以搭建一个纯粹的梦想:赚钱养家、开酒吧、开画室、做家庭旅馆,或者租间小民房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,写诗唱歌。十几年前,我的美术老师在这里开了他的画室,他像经营一个家一样经营画室,他在外墙上写了一行字,一直在路上.....那样的时光里,他们谈梵高、谈勃朗、谈塞尚,谈着许多空空而美好的东西,他们鼓励着每一个有梦的孩子:不止做梦,还要筑梦。
逐梦的心在路上,追梦的人也在路上,而曾厝垵就是我们的停靠的驿站和港湾。即便是空空青春梦,有过就很美。何况,我们还在这里找到了居所。
曾厝垵是很小,可它容纳了太多人的理想。
初初大学毕业的孩子,怀着对社会和生活的憧憬来到这里,即便他们忐忑他们也知生活不易,但是在这里,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可能。
厌倦生活的旅人,来到海边,感受的大海的安抚,体验着心灵的平静,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。
低落的诗人画家来这里,吹着海风,脚尖触碰着细沙,感受着淳朴的闽南风情,他们看到了创作的可能。
在这里,我们或许能在平复之中找到了自己心之所向。
这也正是曾厝垵最棒的地方。
时隔数年,再次来到曾厝垵,一切都在不声不响中悄然了。几年的光景,曾厝垵已经和当初的城乡结合部判若两地。它如同轮回般华丽归来。
此时的曾厝垵,或许我们称之为文艺村更加恰当一些。
如今,这里有一年数场的音乐盛会;有建在宗祠里的小主题吧;有打开窗就看见海的梦中小旅馆;路过的墙面被画上涂鸦,连防火栓也被涂上彩绘;村委会的告示栏贴着微电影的演出海报。漫步在曾厝垵的“五街十巷”到处都是这样具有文化冲击力的视觉反差。
在城市的夹缝中,路过的或留下来的飞鸟,撒下一些种子,慢慢的在野地里发芽、生长。它们啊,同这里的人一样,来了,就不想走了。
如今的曾厝垵,已有太多太多的变化,我几乎不认识。还好,不变的是,依旧它依旧包容着所有人,所有人的梦。依旧以她独特的姿态,包容着一切,在潮长潮落间,接纳着一切,也涤荡着一切。
离开曾厝垵的时候,天空下起了雨。春雨细缠绵,这或许是个耕种的好季节,或许是个出海的好季节,也或许是一个邂逅的好时节。一年四季当中,大概也只有春天完全是积极的情感,几乎没有坏的形容词。而春天里曾厝垵,春天里厦门,也更让人向往。因为,一切都是新的,一切都是那么有活力,一切都要开始了。
天青色烟雨里,一场“厝”爱,好像还不错。
七年前我第一次到曾厝垵。那时曾厝垵里有数十家画室,许多艺考生常驻这里学习。
那年我初中刚毕业,屁颠屁颠跟着老师在厦门的画室里学画画。那可能是人生中极为纯粹的一段时光,从早上画到晚上。早上画素描,下午色彩,晚上头像或者速写。一天要削很多根铅笔,衣服上沾满了颜料。
一间画室里二三十个人,大家有趣可爱认真,并且才华横溢。
你听到了是画笔在纸上摩擦的声音,放眼看到的,都是筑梦的孩子。
那年的夏天,恰逢奥运会。一天上午,画到一半的时候,老师很难得把电视打开。那天是刘翔110米栏的预决赛。刘翔呀,那时在我们的心中就是天大的英雄!
所有人挤在小小的电视机前,屏住呼吸,看着刘翔出场,看着他艰难地抬腿踢腿适应,最后看着他低着头离开了奥林匹克竞技场的跑道。
所有的孩子看着电视,都不说话。几乎不敢相信。
回到画板前,一声轻轻的叹息。
那时的我们,以为有梦就足够了。单纯得可爱。
所以,当我回想起曾厝垵,与之有关的,都是梦想的样子。
在记忆里,郁郁葱葱。
而这座绿岛的夜,一切都还是那么温柔。
希望这首夜曲,陪伴大家度过美好的时光。晚安~